当前位置:首页 > 小说大全 > 正文内容

【原创】 文论 《我的小说创造学》 人中马-陈虚炎

2022-04-02小说大全547

  我的小说创造学

  无论诗歌创造,还是文章,小说,戏剧的创造,或者毋宁说所有艺术形式,都是在创作者自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艺术活动。因为每个作者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独特性,造成了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性。

  然而,对于文学创作不像理学,很难形成一套固话的模型。所谓“文无定法”大致表现了文学创作艺术的“随意性”一面,也恰恰说明了文学创作的轻理论性。我看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理论书籍,虽然各家各派的理论均对写作创作有所指导,似乎让写作有规律可循,但却难以找到一个通行的可涵盖一般文体的创作模型,或者接近模型类的好的理论框架,让写作有明确的操作规范。然而,文章真的没有定法吗?我认为,写作模型的建立是有其意义的。如果我们能将一个抽象,多维,复杂的创作活动,如同武术,绘画那样,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,可操作的模型教学体系,那样,“文”不仅有规律可循,还可能更便于实际“操作”运行,这对写作学习和创作的指导意义将是非比寻常的。

  过去我大略讨论过诗歌创作的“点线面”理论,我认为对于一般体材的写作创作言,这个理论是通用的。尽管这个理论对于诗歌创作而言都相当粗糙,但要知道一个理论的初建可能仅仅是个框架式模型,然而模型便是树的主干,之后添枝加叶将模型丰满后,理论便自然成型,可以发挥其最大效用了。对于小说和戏剧,这个借用绘画理论而成的简单模型,加以变形和改造,也能构成一套普遍适用的写作理论。但在论述这个理论前,先来谈一下我的文学观,以便加深理解。

  文学体裁大致分为诗,文,说,戏四大类。诗歌虽然是最短小的文体,但其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或载体,并未对其内容或载乘之物有任何限制,所以“一切皆可入诗”。而又因为其为最短小的文体形式,所涵盖的内容也应该是最简单的。所以,我对创作一般诗歌的看法是,只要有“一点”即可,一点看法,一点情感,一点创意,一点感受,一点思想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诗篇。一首短诗,无论古今风格,其表现的意像不可能像小说,戏剧一样,多层次,多方位地表现,也无需过分着墨重彩去渲染。诗歌贵在凝练和简朴,不用过多繁冗的组合事件,无休止的情感大江,或者大型思想纪录片,过多信息反而会破坏其固有的美学特征。我们要做的仅仅是,从这大江中取一瓢最浓重的感情,或者从纪录片中取一小段思想片段即可。而文章也是一样,“一点或几点”小事,小感,小伤,小情,小记,小议便写成了文章。 需知,文章不是书,也不是长篇历史小说,其中所涵盖的人物和事件,思想感情,都是为了一个“中心点”去服务,过多元素和信息,同样会分散,甚至破坏文章的表现核心。以此类推,单纯些的短篇戏剧和小说也是同理,“一个或几个”情节,简单事件,少量人物足以推动一个故事发展。

  而写作的难点并不在于这些短小的文体,如同绘画上的基础图形,比如特定花鸟虫兽的技巧,这些都是容易学习的。通过阅读作品,“临摹”或“写生”,这些“一点”学问终将得手。然而,若是长篇小说(或戏剧)的构思,如同绘制一副大型山水或景观画,比如我们用最复杂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来举例:如何整体布局;人物与建筑,街景的配比,密集程度,方位关系;水,桥,树,人的布局关系;详略,轻重,粗细,明暗,遮透的关系等等,这些需要先整体把握,再从不同侧向去观察和分析,最后可能还要调整的复杂“构图技巧”,可不是简单临摹或写生即可获取的知识。长篇创作就如同大型图画,一个可供参考和实践的模型至关重要,可以使初学或初尝试者少走不少弯路。一个好的模型,可以让人更直观去把握一项抽象或复杂技能,从而做到心中有数,有的放矢。

  重点回归到小说构造上来。那么小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有人可能轻易回答,小说么,不就是讲一个故事。的确,这必然是传统小说区别于一般文章的重要内涵。但小说并不简单等同于故事(殊知,一些意识流小说并非都有具体情节,我们只能将小说归纳为故事性小说,和非故事性小说)。或者说,大部分小说的核心确实是故事(或人物),但其区别于故事就在于“演义”。我认为小说的本质应是故事(故事性)和演义(演义性)这两块组成的。我对小说的定义就是——对故事或思想进行演绎。

  故事,就是真实或虚构的主体事件。其中主体可以是人,神,鬼,畜种种,事件可以是一件寻常小事,一个梦,一个人物传记,一段历史,一个特定背景下的人群生活。为什么叫“主体事件”,是因为事件不是凭空发生的,无论虚构,还是想象的事件,都需要有主体参与,如此才能将事件“实在”地“演义”出来。两者是相互关联,交融,互不可缺的。而“演义”呢,就不是单纯“说明”那么简单,我们需要通过小说语言,小说技巧加以深化和渲染,如同一幅油画区别与速写,其画面的布局,明暗,饱和度,厚与薄,轻与重都是要加以表现和一定处理的。

  先谈小说的“故事”。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,人物,情节和环境,合并成一句话来说就是,特定环境下的“主体事件”。环境可以是历史背景,自然景观,家庭状况,公司的氛围等等,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和烘托主体或事件的,我认为对构建小说框架模型来说,这些都是枝叶,全部忽略。所以说,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小说,故事就是主体事件。无论真实背景,还是作者虚构和设定的背景下的主体事件(比如指环王,冰与火之歌),其本质抽离出来就是我们称之为“历史”的东西。我们可以理解它是自然,客观存在的,不由我们主观意愿而变化发展,只遵循真实(或虚构)历史的规律。无论主体和事件如何变化“形态”,“体貌”,他们的共有的联系在于“时空”。(任何小说都不可能割裂所有主体的时空来分别叙事,那样的小说将成为毫无意义的事件碎片的组合)那样,每个主体,从生到死,在这个共有的“时空”中就有一条自己独立的“生活线”,如将之展开,还可以把扭缠成一股的“生活线”细分为“三线”,也就是生命线,情感线和事业线。(这三线在“演义”中,会有独特的效用和处理,而在故事中,我们只需将其合并为“生活线”单一看待,并不用分解)。一个特定小说故事中,每个主体都是一个点,随着时间的展开,“点”的运行轨迹形成一条“线”,小说的紧密型决定了,各主体之间都是有特定社会和地位“关系”的,并非一群陌生人的“集体游行活动”。所以,主体间的“生活线”并不是平行发展的,而是相互有交集。这些“交集点”便是“事件”。小到一个问候,一个电话,情侣间的吵架,去公司路上遇到某人,大到革命,政变皆是事件。有人会说,假设人和人之间不接触,也可能产生事件。比方说,自己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之类,这可能仅仅是主体和环境之间发生的联系,并且这样发生的事件还是挺多的。很对,那么我们干脆将主体间,以及主体和环境间发生的联系统称为事件。为了区别,我们将先前的主体之间的“交集点”事件称为“主体事件”,而将后者称为“环境事件”。如果还有人要寻根究底,继续问:那假设某主体自发产生思想变异(比如某人突然想通什么,从好人变成坏人,或者反过来),这是否算是事件呢?我认为也可以算(可理解为主体自己和自己之间发生了人格变异或思想变异的“主体事件”,)总之,只要能使人物关系,情感,利益,或未来事件(情节)走向发生改变的“变化”,都可以称之为“小说事件”。我们要做的是,将这个事件点,标注在特定主体的“生活线”上。可以想象,小说构思越庞大,人物越多,事件越丰富,这张众主体交汇而成的“生活线路图”必然是纵横交错,麻乱不堪,如同蜘蛛网。在这里,我们将小说叙述的故事作为已发生的不可改变的历史,而小说作者看成作历史的旁观者。所谓“故事”模型,我们仅仅视为一张静态的“人物事件的历史图”。

  然而,纵观我们人类的历史,其间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非虚构小说素材和故事原型(绝大多数以真实生活原型参考的小说),可以说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最宏大的小说或者小说集。然而,众所周知,历史却是不是小说。他仅仅是故事,或者故事原型,而小说创作不可能将所有这些主体以及主体巨细无遗的生活,思想表现出来(即使表现了,也仅仅是一种历史记录而已)。那么他一定还缺乏什么?那就是“演义”。我希望这里用到这个词没令读者感到费解。演义,并不单纯指小说手法和技巧,事实上,这篇文章的本意也并非探讨小说写作的方法和技巧,仅仅是为小说写作打开一个直观,可视的构架,至于如何将小说技巧运用与该构架,这是以后的事了。至于演义,不过是小说构成的方式而已,要说运用技巧,可以将之表现得很复杂,当然,这里我们还是抛开所有技巧的概念,还原其原始简单的本貌。

  所谓小说的“演义”,首先要确定素材。我们通常说一般小说有主线和副线,明线和暗线,这里的“线”,我们指的是由事件统领的故事发展线路,即所谓线索。线索之“线”,并非指由单一主体的“生活线”,而是由一个或一组主体前后相互关联的“事件点”(也就是上面所讲的主体间或主体与环境间的“交集点”)构成。特定的小说,需要表现特定的课题,或者时代之殇,或者人民的苦难,或者主体间的爱情,友情,或亲情,或者人物形象和精神的塑造种种,那么,集合那些能够表现的课题“特征”事件点,将之串联成线,也便构成了统领小说发展的线索。

  然而,作为线索构成的事件点,是否我们依次罗列展开就能推进小说发展呢?我认为也不是。罗列展开事件,就表现小说课题言,不过是陈列一系列相关“论据”。小说课题是用来表现的,而不是用来论证的(即便论证,也需用表现的形式)小说并不是议论文,当然不能简单罗列,推理。我们经常说,要铺开情节,逐步推进小说故事的发展。某个事件的具体展开,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具体情节。这里,情节并不等同于事件,事件是我们所取用的素材,而情节,指的是展开事件后影响故事推动和发展的那部分。所以,情节,必然是具有强烈推进力的事件。然而,怎么样的事件才具有推进力呢?试想,两组或多组并不相互联系的,或者对剧情,人物关系,情感并不产生太大变化的事件,即使发生多次,也不过让小说原地打转而已。所以说,我们要让这些事件有序排列,并且相互影响。我们知道,事件的产生必然有其因果,而故事的发展,正因为其情节设置是符合因果律的。也就是说,故事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一系列事件的因果链发展。好的小说,情节推进之所以顺畅,是因为其因果链设置得当的缘故。我们常在小说创作中提到矛盾或冲突点之类,我对冲突和矛盾的理解是,其本质便是身处因果链环节的某个重要事件。因其处在因果链中比较脆弱的环节,也就是说容易发生断裂而选择新的因果链的节点。这类节点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想,并且在情感冲突强烈的节点,也是最容易打动观众。

  打个比方可能更容易理解。如韩剧《来自星星的你》,都教授,千颂伊,弟弟,二号女演员之间的四角恋,因为恋爱的复杂性导致冲突(嫉妒),各人间情感的走向就是因果链(即线索)的走向。每一次冲突,就是因果链的节点(节点就是因果链的重要环节)。由于节点的打开和闭合,造成故事的跌宕,从而产生情感驱动。我认为,无论节点设置得轻重与否,无论是主体间旧关系破灭或新关系的建立,主体利益得失,还是生死悲苦等,最终驱动情节发展的要素还是主体的情感。所以说,为什么有些小说,看似不合现实生活(如同童话或科幻一般),却非常感动或吸引人,是因为作者有意识将“情感驱动力”的源泉,作为背景设置安插入小说。比如人物身份和地位设置的巨大差异即可造成强有力的情节驱动。如《来自星星的你》中都教授——超能力的外星人,千颂伊——国民女神,哥哥和弟弟——富二代,女二号——普通家庭出生,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异才构成矛盾的强有力要素。(再例如灰姑娘,罗密欧与朱丽叶,《继承者们》)试想,现实小说中,一般人物背景和地位都差不多,生活环境和需求都差不多,那驱动力何来? 这也是现代作者偏爱创作“离奇”设定类虚构小说的原因吧。

  我们还经常听说悬疑类小说,那么悬念又是什么,如何去设置?我认为, “悬念设置点”往往是一个或几个“节点”的交汇点。也就是说,悬念是矛盾冲突的矛盾冲突。打开悬疑设置点的“节点”,全盘交接错乱的麻绳被解开来,所有因果链合成一股,成为一条线索而正常发展。而在没打开该节点前,如同众多麻绳的扭结点(即节点的节点),线索一旦发展到此处,因走不通,只能停滞不前,或回头继续寻找,发展出新的线索(即因果链)。比如上述韩剧中“悬疑设置点”有两个,第一个都教授的真实身份(12年前一次车祸目击),第二个大集团继承人gege的犯罪事实(U盘的得失)。悬念的打破往往是高潮产生的条件。这便是节点在小说中的重要性。为什么韩剧这么好看,一本本看下去停不下来的感觉。(古代章回小说)剧集之间的过渡,往往正式是节点的前后,一集结尾往往是节点之前(各个线索的谜题正要被解开时),紧扣读者好奇心,从而继续看下去。

  说到这里,我相信大家已经对小说(或戏剧)的基本构成有所了解了。我们再来梳理一遍。小说的“点”可以有两种理解,一个是静态“故事”中,构成主体(一般可理解为人物,少数当然也有以动物为主体的小说,但也往往拟人化)的“生活线”的重要事件(指小说发展或塑造人物所需要的的“有效事件”)。在动态“演义”中,“点”是主体间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效事件(或重要事件,和取材相关)。一系列事件“点”构成了情节“线”(线索)。这些线之所以能向前舒展而“平滑流动”,因为其“点”与“点”之间互为因果,形成因果链的缘故。而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,便是主体的情感(所有各式各样的驱动力最后回归的本源)。矛盾和冲突正是因果链中不太牢固的环节,由一个或几个点构成(即“节点”)。打破旧因果链,故事的发展将往新因果链的方向继续前行。直到“悬疑设置点”,几条因果链均发展到走不通的某节点(悬疑点或高潮点),共同作用下(或者信息互换,或者解开某谜团,也就是打破某因果链节点),最终打破悬疑,产生高潮。

  至于面和体的解释,并不如同诗歌创作的意像和意境,有点复杂。不过如果我们诗歌的点线面理论相对平面模型,而小说(和戏剧)的点线面理论相对立体模型的话(因有其时空要素),他的“面”必然是多样化的。比方说,在故事中,家庭成员关系的主体人物几条生活线,就刻画了其“家庭”这个面,而单位同事,领导等主体人物的生活线,就刻画了单位生活这个“侧面”。以此类推,相关人物之间“生活线”会构成以家庭,职业,学习,军旅生涯,感情生活等种种“侧面”。而在 “演义”中,这条生活线还可以分解为三线(生命,情感,事业),主体间的交集可能就更为复杂和种类繁多了。当然实际写作处理中,我们并不一定三线并立的手法去创作和塑造人物,不同的主体可能取不同的线,可以单一也可以复合,可以侧重,也可以忽略,要看情节需求和人物塑造的需求而定。至于对“体”的理解我不能完全定义。凡是这些不同人物和事件所构成的“侧面”组合,可能产生无数不同形体,小到反映单一主体的生活,思想,小大反映社会,民族的集体环境或境遇,难以定论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挖掘之。

  接下去我还想谈一下剧本。剧本就是戏剧的文本,这类文本画面感强,适合表演或拍摄,但本质上讲还是小说。剧本设计因为商业化的需求,为了迎合读者观众的心理,有一套完整的剧情框架模式,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的打动观众。我想通过对当今好莱坞影视剧本及流行网络小说的观察来说明一点,模式对创作的普遍指导意义。

  比如科幻片框架:一个普通人,通过变异或改造成为超能力者,爱慕一个美女,而美女并不爱他。之后,科学狂人疯子制造反派人物,对抗,好人胜坏人,拯救世界,美女爱上英雄。(美剧为什么成为一个产业,因为他有个模式——英雄拯救世界,这么多蝙蝠侠,闪电侠,超人,猫女,x战警,神奇4侠,绿巨人,绿灯侠这些好莱坞大片就是这么产生的。)

  传记片,励志片框架:一个小人物(或成名之前),受尽折磨,被人误解唾弃,但扔不放弃,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。

  灾难片框架:世界因为病毒或某种不可抗因素将要面临毁灭,顶尖科学家(或能人,世外高人)被政府指名,团队配合,找出问题,解决问题。

  玄幻剧框架:一个人,得到高人点拨,吃了仙草灵药,不断打boss升级,越搓越勇,最终打败大boss。举例:当下比较流行的玄幻小说《斗罗大陆》《修真》,过去的漫画《七龙珠》《圣斗士星矢》《幽游白书》等

  另外,对于不同小说或剧本,故事的叙述顺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——比如爱情剧,悲情剧,战争历史剧往往倒叙开始,中间插叙。一般喜剧和正剧均正叙。悬念剧往往先插叙或倒叙,引出主要人物后在正叙,中间补叙。

  “无巧不成书”也是剧本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,也是虚构类小说的最爱。举例,一男一女刚不巧凑成不雅姿势或“亲密动作”时,被正派情人撞见,产生误会。搞笑片里有很多尴尬的产生就是通过这些“凑巧”来完成的。故事情节较强的小说同样。主要看小说的风格,但大多数虚构小说在故事情节里必然会制造一定的“巧合”,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,也是为了将故事因果链闭合(故事的完整性和简约性)往往大结局(比如日式的推理剧尤多)时,反派正派人物以及无门无派人物都不约而同聚在一块——决斗,见证,庆祝。《飞狐外传》就是个结尾不封闭的故事,但这类故事是比较少的。这里要说明一点,无巧不成书是写作的一大技巧,可以加快剧情,自圆其说,增加小说的可读性,但是这一技巧的滥用将造成剧情真实性下降。所以是把双刃剑,掌握“巧的程度”是考验作家功力的一个指标。

  总结了以上剧本模式的框架,似乎写小说和剧本也并非难事,至少也是有公式可套的。加上我的小说理论,是否复杂而抽象的小说创作也可以变得简单起来了呢?

  最后谈三点个人小说创作的心得:

  1.什么是好故事——有情感注入

  好的故事一定是有情感的故事。打个比方,我们来设计个简单的剧情:一个孩子学习不好,请家教,通过不懈努力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;另外,一个孩子身体不好,克服身体不好,仍然努力学习,很刻苦。家里父母是农民,没钱,爷爷又肝坏死,急需肝脏移植。在临考前,孩子边打工边学习,立志在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,拿到奖学金为爷爷治病。结果考上了,而且拿到全省第一,拿到奖学金的那刻,爷爷死了,他把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。试问,哪一个故事你觉得更好?肯定是第二个,为什么,因为情感的注入。

  故事情节需要跌宕起伏,造成强烈的情感驱动力,从而打动读者(内心的震动)。所以好故事就是要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波动,引发读者对世界,政治,人性,伦理等方面的思考。

  2 效果是靠环境和人物烘托出来的

  怎么去深化效果?比如一个人从钟楼掉下来(事件);一个人爬上的钟楼的顶点时,钟楼有100多米高,此时天下起大雨,电闪雷鸣,他涕泪滂沱,眼泪和雨水相溶都看不清他的模样(环境);下面有个女人带着个孩子在哭泣,一些市井人们纷纷议论,他是因为欠债而自杀!;这个女人衣衫不整,是自杀者的妻子,因为自杀者欠了一个财主的债,被逼卖身给财主,他赶到时女人已经被财主奸污了,结果他冲动把财主杀了(为什么自杀,因为复了仇怕连累家人)

  3 要写正面的故事就先让故事向逆向发展(也是深化效果的方法之一)

  激励人心的故事情节设置往往需要先把主人公推向困境,从困境推向绝境,把绝境推向死穴,最后死地重生。

  比如《开锁记》。讲得是教师节这天,一虚荣老师,手捧一康乃馨,想骑车回家,刚好同学也骑车,打招呼,学生(手拿“开锁100问”)说:你也骑永久牌自行车啊!老师说怎么可能,宝马老婆在开,我今天开桑塔纳,拿钥匙对着对面的桑塔纳照了10分钟,没反应,可能电池没了。学生要求帮忙,只好妆模作样去开车门,打不开,学生说自己力气大,结果学生帮忙打,结果门被打开,“大白天还偷车不成,老师,你那快递费还没付!”学生见状先撤,老师开自己车时打不开,结果看了学生的书,暴力一下打开了,学生急了,重新回来说“老师,这是我的车,旁边那辆很像的车可能是你的”之后飞快骑走,“老师我什么都不知道,别挂我科”。通过这么个故事,康乃馨是老师自己买给自己的把老师陷入无限尴尬的境地,恰恰体现了作者对老师那一点点虚荣心的同情。越是要同情一个人,就越是要折磨他,越是要得到爱情,就越要设置障碍。

  我认为,一篇小说创作的构思线路,简言之,就是帮助主人公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。一个没有“节点”,过于顺畅的小说,是激发不了读者兴趣的,因为读者一直处于自然而然,没有波澜的心境而阅读。而好的作家懂得如何构思上下起伏,波涛汹涌,或者回环曲折,令人欲罢不能的小说。归根结底,还是“疙瘩”的设置。读者读一篇小说,心境和感受是顺着作者构思或引导的线路走的,因果链设计越合理,越新奇,该走不通时就走不通,该解开时就解开,“疙瘩”越多,越令人“难受”,越能造成心理“波澜”,读者就会觉得越爽快。反之,波澜不惊的小说令人读来索然无味,仿佛读历史一般。

 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爆炸性的开场:约翰是个拳击手,老板要赞助他比赛,他的机会终于来了。第二天宾馆里醒来,旁边一个美女,一看已经死了。正慌乱间,门铃响了,门打开,她老婆走进来。她老婆惊叫:“约翰,你出轨啦,不仅出轨还杀人了!”……这种开场就是爆炸性开场,引发无数问题和悬念,美女是谁?谁杀了她?昨晚老板请客喝酒,怎么醉得不省人事?是否老板害他?老婆的误会怎么去解释?尸体是先藏好再报警,还是先报警?晚上还要比赛怎么办?一系列问题导出无数种可能性,于是,写作的动力就源源不断的来了,有一堆问题摆在你面前,你还怕写不出东西吗?

  亲爱的读者,以及写作的朋友们,不知道大家能否认同我的观点呢?

  2017/10/23下午4时完稿于采荷家中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有哪些好看的耽美小说?

有哪些好看的耽美小说?

是时候拿出我的存货了。 先上图,上面的看过三分之一吧。 我不太喜欢看虐文,不知道你们的口味是怎样的,推荐几个作者吧, 1.酥油饼,她的文真的是是很欢脱,如嬉闹江湖系列、现代娱乐圈系列、梦大陆系列等。尤其是《朽木充栋梁》和《大湖小妹》反复看了...

刘若雅 苏晗 林可心是哪个小说里的人物

《暗夜协奏曲》的小说人物。   刘若雅 苏晗 林可心是《遇到你,是我的幸运》小说里的人物,这部书的作者是熏梦雪,这三位都是女主角。 名字:刘若雅 生日:五月二十二日 星座:双子座 年龄:十五岁 最好的闺蜜:林可心,苏晗 简介:有时暴躁、有时...

《白鹿原》和《平凡的世界》哪一部文学造诣更高?

陈忠实和路遥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,而且两个人还都是陕西作家,这不得不说,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有着深厚的历史,可能也正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才使得那片土地上人才辈出。在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才,而且那些人才,都做出了具大的贡献。即使是...

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《桃花庵诗》,要表达什么?

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《桃花庵诗》,要表达什么?

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远没有周星驰电影中那样风光,他一生清贫,为了吃饭画画卖钱,他也没有七个老婆,至于所谓的“唐伯虎点秋香”更是子虚乌有,真实的他只有满腔不得志和“众人皆浊我独清”的品质。 唐伯虎曾经参加过乡试,中过解元,本可以在仕途上更上一...

三国美人录正式版

三国美人录正式版

三国美人录正式版是一款集齐美人的三国题材策略战斗游戏,玩家在这里需要组合出最强的阵容作战哦!在这里有诸多美女和武将陪伴你一起作战三国世界,不会感到孤独哦。喜欢的朋友快来本站进行下载吧。 三国美人录正式版游戏介绍 一款以三国为背景题材的Q版策...

推荐一本让你泪流满面的小说?

推荐一本让你泪流满面的小说?

能够感动人的小说还是挺多的,不过还是说一个可能大家都熟悉的吧——路遥的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。 这部小说是我在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藏在课桌底下看完的,记得是一个绿色封皮的版本,上下两册。我所读的高中还有图书室、电脑室,当时算是不错的了,当然在...

“不要轻易给别人介绍对象,弄不好,你里外不是人”,你怎么看这句话?

个人觉得,给人介绍对象,一般朋友还好,最好就是别给自己亲戚还有关系特别密切的朋友介绍对象。 现在介绍对象也不像以前的媒人,从两人刚开始认识到结婚,媒人一直都在中间充当那个联系人,传声筒,和事佬,然后家里得有谢媒人红包,各种礼品。现在大家介绍...

为什么有一些女的没学历,没长相,没家境还能嫁入豪门一生顺遂?

因为有些女的虽说没有学历长相,但择偶的标准各异,有的认为长象只是一个人的外表,五官均称一些。家大业大的豪门,选择的是会理财的,人品端正,德能配位的。二一个那也是一种缘份和机遇,她自身有优秀品质,能吃苦耐劳,豁达贤淑,会知人待客为人处事被豪门...

大热剧《南方有乔木》,时樾算得上是个渣男吗?

《南方有乔木》中的亮点很多,而其中的男主更是心机重重,从第一次遇到南乔,到决定追求南乔,一直都有着一些细节的牵引,而目标没有明确的时候,就看到了南乔案上的论文,当初就有了第一拨的回想,那个曾经让自己背负着沉重枷锁的罗锅。男主的经历有些复杂,...

50部巅峰神作网络小说,无数人通宵熬夜,经典重看三遍以上

50部巅峰神作网络小说,无数人通宵熬夜,经典重看三遍以上

网络小说从1998年算起到如今已经走过20多了,期间产生过众多非常经典的作品,它们一起推动着网络小说的成长已完结网络小说大神巅峰之作,为网络小说达到今天的地位立下过汗马功劳。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经典作品层出不穷的出现,网络小说也不能从一颗幼小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